近日,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五批)》(以下簡稱《目錄》)?!赌夸洝峰^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擇優遴選公布了103項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對加快形成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導向的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強化先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一、加快低碳技術推廣是推動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和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這一戰略部署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將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內容,更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重要保障。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既是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搶占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是推動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路徑。通過大規模推廣應用低碳技術,加速先進低碳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有助于減少對外部技術依賴,提升我國綠色低碳科技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綠色技術鏈、供應鏈和產業鏈的自主化,逐步增強我國在全球綠色科技領域的競爭力。此外,低碳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新能源、碳捕集與封存等關鍵領域技術的迭代與突破,推動技術自主研發和持續創新,增強產業競爭力的同時,也為全球科技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是推動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一方面,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氫能)、智能電網等領域的先進低碳技術的規模化應用,有助于加速能源結構轉型。另一方面,從綠色制造到清潔能源,再到生態保護與修復,低碳技術的應用將催生一大批綠色產業,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壯大。這些綠色產業在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同時,推動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的高質量保護,為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技術保障。
二、《目錄》篩選科學嚴謹,兼顧前瞻性和實用性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加快我國先進適用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我國控制溫室氣體行動目標的實現,根據《國家重點低碳技術征集推廣實施方案》(環辦氣候〔2024〕2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生態環境部會同5部門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遴選了第五批《目錄》,旨在加強對各領域和行業實現低碳發展的技術路徑加以引導,鼓勵推廣減排潛力大、先進適用、成熟可靠,同時經濟、環境和社會綜合效益良好的綠色低碳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和新裝備。
一是遴選過程科學嚴謹、可追溯?!赌夸洝芳夹g成果充分考慮了技術的先進性、示范性、引領性,以及技術可推廣性和應用前景,制定了低碳技術評價指標體系和低碳技術溫室氣體減排量計算方法,以及“示范類技術”和“推廣類技術”不同類型技術的評審要點。建立了低碳技術評審信息系統。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了規范征集、科學評審和審慎遴選,經技術審查、初評復審、技術答辯、專家論證、部門審核、社會公示等多個環節,有效地引導了社會各界對低碳技術概念的認識和理解,規范了綠色低碳技術的市場化推廣應用。
二是入選技術聚焦重點、導向鮮明。與前四批《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相比,本次《目錄》進一步突出“減污降碳”政策導向,與“雙碳”戰略目標形成顯著支撐關系,對應設置了工業、城鄉建設、交通等重點領域相應技術類別?!赌夸洝?03項技術覆蓋《實施方案》中提出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類、重點領域降碳類、儲碳固碳類、數智賦能類、非二氧化碳減排類等五大重點方向,包含鋼鐵、石化化工、有色、交通、建筑、建材、資源循環利用、農業等19個行業及40余個專業類別。對于保障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相關政策文件的一致性,為相關部門制定完善技術與產業支持政策舉措,提高《目錄》應用效果,發揮政策合力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三是技術成果前瞻性突出、實用性強。《目錄》兼顧低碳技術未來發展趨勢與國家戰略需要,突出為我國在全球綠色低碳競爭中提供前瞻性技術支持,《目錄》發布技術分為具有前沿性、降碳潛力大的先進“示范類技術”和相對成熟、適合規模化應用的“推廣類技術”。其中,示范類技術39項,占比37.9%,推廣類技術64項,占比62.1%?!靶氯龢印焙蛿抵莿撔碌葢鹇孕孕屡d產業相關技術、大數據及新一代信息化技術成為此次《目錄》技術亮點?!赌夸洝穼Ω黜椉夹g內容、技術原理、主要技術參數、技術適用范圍以及技術應用的典型項目做了翔實說明,技術推廣路徑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為用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低碳轉型方案,增強了技術的推廣性和普及度,有利于技術的市場化選擇,具有較高的實用性、應用價值和推廣潛力。
三、加大《目錄》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多策并舉推深做實成果應用
一是優化創新低碳技術推廣路徑。開展“全國低碳日”低碳技術推介、“低碳技術進園區”、低碳技術創新大賽等技術對接與宣傳交流活動,探索建立“園區—企業”雙向互動的低碳技術轉化應用模式,促進低碳技術交流推廣與普及,全方位擴大全社會對低碳技術的認知,加強低碳技術國際經驗交流與務實合作,推動我國低碳技術和綠色產業走出去。開展低碳技術推廣效果跟蹤評估,建立技術推廣效果反饋機制,不斷增強低碳技術示范效應。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健全完善支持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的財稅、價格等激勵政策,多方面鼓勵金融機構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碳減排支持工具等,實實在在加強對低碳技術的融資支持。建立政府主導,科研機構、企業配合的低碳技術推廣多方聯動工作機制,因地制宜開展系統性、區域性低碳技術集成應用示范。
三是提升低碳技術推廣轉化效能。依托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以創新載體建設為支撐,在供給端、需求端、載體端協同發力。一方面,搭建中央-省-市-縣縱向多級聯動的技術供需對接機制。另一方面,組織“一對一”科技幫扶,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務。此外,因地制宜加強低碳技術集成示范、低碳技術成果轉化基地或平臺等低碳技術推廣轉化孵化器、服務載體建設,推動低碳技術在應用場景快速突破與迭代轉化,推進低碳技術產學研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