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者  綠色生活創建的踐行者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時政要聞 > 正文

關于印發《貴州省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和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5/7/24 16:09:56   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氣:1193

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

《貴州省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和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

黔發改環資〔2025〕459號

省有關部門,各市(州)和貴安新區發展改革、生態環境、統計、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市場監管、能源部門:

為加快夯實碳排放雙控基礎制度,構建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能源局等部門制定了《貴州省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和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貴州省生態環境廳

貴州省統計局

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

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貴州省能源局

2025年7月10日

貴州省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和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

按照《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國辦發〔2024〕39號)及《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工作方案》(發改環資〔2024〕1479號)工作要求,為提升各層級、各領域、各行業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水平,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貫徹落實國家統一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年報、快報制度,啟動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評價工作。到2030年,系統完備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構建完成,省、市(州)兩級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運轉,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方法更加健全,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碳排放管理能力顯著提升,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碳排放數據能夠有效滿足各層級、各領域、各行業碳排放管控要求。

二、重點任務

(一)執行區域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

1.落實省級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按照國家統一的省級區域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配合做好省級地區碳排放總量核算有關基礎工作。(省統計局牽頭,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參與)推動建立健全部門間數據快速共享機制,持續提升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電力輸入輸出等相關基礎數據統計質量,夯實能源與碳排放統計核算基礎。(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統計局、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參與)

2.探索市(州)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市(州)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按照數據可得、方法可行、結果可比的原則,推動市(州)編制能源平衡表或簡易能源平衡表。(省統計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參與)參照國家和省級地區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推動市(州)編制“十五五”時期碳排放分析展望報告。(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省能源局參與)

(二)加強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預警管控

3.建立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機制。根據國家相關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標準,依托能源和工業統計、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碳排放核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綠證交易市場等數據,以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為重點,建立數據共享和聯合監管機制,落實國家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工作部署。(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建立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監測預警機制。發揮電力大數據優勢,依托電力行業與能源活動、工業生產碳排放量的相關性基礎,建立基于電力流的能耗、碳排放測算分析模型,加強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趨勢預測預警。對碳排放增長較快的行業領域,及時采取新上項目從嚴把關、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從嚴管理、落后工藝設備加快淘汰退出等措施,遏制碳排放快速增長勢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等單位參與)

(三)完善企業碳排放管理制度

5.推動企業開展碳排放核算。落實國家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數據中心等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規則標準,有序推動重點用能和碳排放企業開展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在重點行業企業間接碳排放核算中,落實國家對企業使用非化石能源電力相關碳排放計算方法,以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匯在企業碳排放核算中進行抵扣的方法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省大數據局、省林業局等單位參與)

6.強化企業碳排放管理。落實國家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節能降碳管理工作要求,推動設置碳排放管理崗位,將碳排放管控要求納入重點用能企業管理制度,推動企業加強能源和碳排放計量器具配備、檢定校準,落實好重點企業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制度。鼓勵電力、水泥等行業企業開展碳排放自動監測系統(CEMS)試點應用。(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能源局參與)

7.發揮市場化調控機制作用。推動發電、鋼鐵、水泥、鋁冶煉等重點用能和碳排放企業參與全國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做好年度配額分配、核定、清繳等工作,推動履約企業減少碳排放。加快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推動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購買綠電,提高綠電消費占比。積極引導相關企業和機構開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推動更大范圍減排。(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能源局、省林業局、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參與)

(四)構建項目碳排放和碳減排核算體系

8.完善建設項目節能審查制度。落實國家關于重點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準入水平要求,將碳排放評價納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對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開展綜合評價。加強項目碳排放評價與區域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管控工作銜接。探索高碳強度項目和低碳強度項目碳排放差異化管控制度,引導碳排放指標向低碳排、高附加值的高質量項目流動,提高單位碳排放產出效益。(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省生態環境廳參與)

9.完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落實國家重點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標準、規范或指南工作要求,對項目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排放水平進行預測和評價,強化減污降碳協同控制。(省生態環境廳牽頭)

10.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對于產能嚴重過剩或國家有明確規定的行業新上項目,嚴格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政策。新建、改建、擴建“兩高”項目單位產品設計能效需達到標桿水平或能耗限額標準先進水平,環??冃柽_到A級或引領性水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參與)

(五)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

11.制定產品碳足跡標準。結合國家發布的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按照團體標準先行先試、逐步轉化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的原則,積極研究制訂我省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鼓勵省內龍頭企業、有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參與編制本行業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參與)

12.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按照電力、鋼鐵、電解鋁、水泥、玻璃等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開展產品碳排放核算。強化綠證在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體系中的應用,推動相關地區、企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生產環節碳排放強度。(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參與)

13.開展產品碳標識認證。宣傳落實國家產品碳標識認證管理辦法,強化碳計量在產品碳足跡量化中的應用,明確標注產品碳足跡量化信息,鼓勵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產品碳標識認證。加大碳足跡較低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有序推進產品碳足跡標識在消費品領域推廣應用。(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等單位參與)

(六)建立碳排放目標評價考核制度

14.建立碳排放目標規劃管理制度。結合我省“十五五”時期經濟發展、能源安全、群眾正常生活需求等因素,科學測算五年規劃期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銜接國家下達指標任務,將碳排放指標納入我省“十五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各有關單位參與)

15.分解下達碳排放雙控指標。根據國家下達我省碳排放雙控指標,綜合考慮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和功能定位、產業和能源結構等因素,測算并下達市(州)碳排放雙控指標任務。各地可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分解碳排放雙控指標,壓實縣(市、區)、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控排減排責任。(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各有關單位參與)

16.建立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結合各地碳排放雙控指標任務,建立五年規劃期和年度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指導各市(州)開展碳排放預算試編制工作,按年度開展碳排放情況分析和目標預測,推動市(州)根據碳排放雙控指標編制碳排放預算并動態調整。鼓勵縣級區域、開發區開展碳排放預算管理。(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各有關單位參與)

17.落實國家碳排放綜合評價考核要求。按照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評價考核要求,以碳排放雙控指標為重點,綜合考慮能源結構、能耗強度、資源利用效率、生態系統碳匯、重點領域綠色轉型等指標,推動建立我省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省林業局參與)

三、組織保障

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將會同省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按照國家部署要求,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協調機制。各地、各行業碳排放數據要按照“誰核算、誰管理、誰負責”原則,加強碳排放數據管理和應用。省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依托有關數據開展形勢研判、提醒預警、評價考核等工作。各地發展改革部門及時向地方黨委和政府報告相關工作要求,并結合實際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a人免费观看|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另类小说图片综合网|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黄页在线播放网址|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av无需播放器|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a|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深夜在线观看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六月丁香色婷婷|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欧美无人区码卡二三卡四卡|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亚洲免费电影网| 黄+色+性+人免费| 欧美BBBWBBWBBWBBW| 在线免费污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鲁啊鲁啊鲁在线视频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视频|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67194成手机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女人扒开屁股桶爽30分钟|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freexx性欧美另类hd偷拍| 欧美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在线a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